看見阿翔再次入圍,並且得獎了實在很感動,十年幕後創作,每一首都可以當主打,不靠大型唱片公司獨立發行,能有這樣的成績真替他高興,前幾天才在金曲音樂節的舞台上看見阿翔的表演,無法不回家反覆重聽他早期的那首「走馬燈」,台語腔調和亂彈式的吉他滑音把一種窮途末路的人生爆破地太過癮了!不過,在阿翔得獎的喜悅之下,我想發表一下近期對於「頒獎」這件事情的心得感想。
觀察一下台灣的音樂環境,主流媒體長期報導偏頗,幾乎把聽眾給養出壞習慣了!聆聽樂種、曲風之狹隘,怪不得會覺得某些得獎人爆冷門,或是大言不慚地說:「他誰啊,他憑甚麼?」於現今這種單調、貧乏、無聊當有趣的聽歌素養之中,一個有代表性的獎項若還不能有Guts的去打破「大眾」,尋找並且實踐一個獎項最本質、核心的存在意義,也就不用太期待一般人會主動去關注不一樣的好聲音了。(別再說以莉高露得獎很三座獎奇怪,聽過就知道,一點都不奇怪!一點都不!!!!!!!!!!!!!)
無論如何,我們能做的就是先去認識那些入圍卻沒得獎,或是你發現自己沒有聽過,但他卻得了獎的作品,這是我們對自己的音樂環境做出有意義的改變的第一步,讓聆聽從主流媒體的飼養中解放出來,而能因為一個獎,放下成見,也許能幸運地獲得某首歌曾意想不到的感動,於此再看見了某些人沒得獎,甚至也沒有入圍的時候,那個失望的心情才富有討論價值,富有正面的意義。(所以快去聽以莉高露、亂彈阿翔、羅思容、佛跳牆、Tizzy Bac、先知瑪莉、新寶島康樂隊甚至是大竹研!)
最後別忘了,除了金曲獎,我們還有金音獎,還有音樂推動者大獎 AMP Awards等等,每個獎都是一次促動我們都有更成熟的音樂環境、聆聽本事的契機,最後我想說,看獎絕不是為了看自己喜歡的人得獎而已,它還能讓我們發現自己的無知、盲點,從而不再錯過美麗的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