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3

從雲門九歌到卑南神話

【古典是永遠的現代,只要經過閱讀、傳誦,縱然它是如何古老,都會產生全新的生命。

「民族的惡咒要回到神話來救贖嗎?」蔣勳既詢問,也企盼"雲門‧九歌"可以背負這個巨大的文化課題,成為乘載著古典之美,讓其得以還原於今的方舟。生活在歷史之前又能在當代不斷地復活,這就是神話:神話是一個美麗的夢 隱藏著人們對天地萬物的情懷/神話是傳說故事的搖籃 是人類信仰和精神最終的依歸/讓我們從神話的嚮往中 承續生命的原始力量...」

1999年,紀曉君演唱的"神話",喚醒我們對未知洪荒的敬與畏;作曲者陳建年的《海洋》也於該年發行,皆成為金曲獎上亮眼的星星。從此和阿妹成為多數人對原住民聲音最鮮明的記憶。

回到開頭,蔣勳那句話的歷史脈絡來看,的確會掉進國族認同的大哉問,卻未必能回應人群目前遭遇的狀況。雲門再現的神話九歌已過了19年,林懷民也65歲了,他說自己幾乎扛不動這麼笨重的舞劇。

舊的諾亞儼然正死去,新的方舟必須到來。或許他並不期待有下一個雲門,只願九歌經典能永被訴說。

而能一直被訴說,就是神話的特質。一個美麗的開頭,那是《太陽 風 草原的聲音》專輯的第一首,也幾乎能當成流行音樂的原住民語演唱的第一波高潮,它「救贖」了古老的曲調,賦予他當代的血肉,並成為我們靈魂的部分。也因此,我們有了之後用母語創作的原住民音樂人,有了無數版本的"美麗的稻穗"。

也許未來,我們也會有無數版本的"九歌"。回應著他們所屬時空的世界。但我們要知道,神話待在那並不能救贖甚麼,必然得透過人體來降下神諭。雲門只是古典文學的起乩集團,紀曉君、陳建年也不過是卑南音樂的巫覡,可他們敘述的奇幻故事,仍得再版出新。

年輕人如你如我,還要加油。需明瞭這世界並沒有英雄,"九歌"要說的也許只是,透過世世代代讓神話不斷地復活,才能一點一滴得造就文化進步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