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一起玩思想的遊戲/推開藩籬 種下種子/我們一起打思想的游擊/為世界誦讀和平的咒語】
藍儂在紐約的紀錄片"LennoNYC"(2010),說服力真是誇張...。影片裡有訪談,有現場實況,劇情、時代背景跟不可或缺的音樂,實在是讓人願意相信(或寧願相信)世界上存在過這麼「好」的人--才華洋溢、多情浪漫、誠實創作、幽默善良、活力十足,既有公民意識還能社會實踐...--往往搖滾史上被神化成光芒萬丈,注定不朽的人物,都類似如此。小野洋子在片尾說:「他是個藝術家,為什麼有人會想殺死一個藝術家呢?」
而這部紀錄片裡所有的故事鋪層、畫面剪接乃至樂迷尖叫,都只是為了讓Yoko Ono的問句永遠找失去解答。沒錯,沒有答案,沒有原因,得像主一樣,成為「第一因」,以至於永恆。
我雖然很討厭偶像崇拜,卻很難否定這樣明亮正面的形象會帶來甚麼壞影響(Shit...,紅衛兵對毛澤東是不是也這樣啊...)。
當所有樂迷聚在一起,為藍儂的死高唱無數次「Give Peace a Chance」的副歌,那些誘人的旋律與烏托邦的想像掛勾,聽著歌曲就好比我們是那曾經錯探「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之地的村民,當下驚奇,事後卻總自嘲可笑。
好吧好吧,我覺得做一場醒來後讓你更有力量的夢並不算壞事(真真,假假,當他夢一場~~),本質上也許跟一些人打網咖,一些人打撞球,一些人迷少時,一些人混夜店沒兩樣,如果這些都能成為生活中的靈感(白話文就是讓你過爽一點),我想是的。
前一張專輯《Some Time in New York City》(1972)招來負評,加上尼克森連任當選,和可能遭陰謀暗算而被驅逐出境的長期威脅下,藍儂情緒低落,肉體出軌讓他與小野洋子短暫分開更是痛苦不堪,了解這樣的背景去聽《Mind Games》,這作為一張從谷底振作的專輯,似乎又變得更厲害了...。
當所有樂迷聚在一起,為藍儂的死高唱無數次「Give Peace a Chance」的副歌,那些誘人的旋律與烏托邦的想像掛勾,聽著歌曲就好比我們是那曾經錯探「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之地的村民,當下驚奇,事後卻總自嘲可笑。
好吧好吧,我覺得做一場醒來後讓你更有力量的夢並不算壞事(真真,假假,當他夢一場~~),本質上也許跟一些人打網咖,一些人打撞球,一些人迷少時,一些人混夜店沒兩樣,如果這些都能成為生活中的靈感(白話文就是讓你過爽一點),我想是的。
前一張專輯《Some Time in New York City》(1972)招來負評,加上尼克森連任當選,和可能遭陰謀暗算而被驅逐出境的長期威脅下,藍儂情緒低落,肉體出軌讓他與小野洋子短暫分開更是痛苦不堪,了解這樣的背景去聽《Mind Games》,這作為一張從谷底振作的專輯,似乎又變得更厲害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