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的商品圖片明明是黃臉婆的大特寫(小玲姊不敬之處拜託原諒~~),到手的實體,封面卻比齊豫的《雲端》還要白淨,連文案也寫得挺像,汲汲於表達歌者創作者走到了人生的某一歲數,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所愛過的,所疑惑的,同時要歌頌生命美好並解讀一些疑惑,正面而樂觀,略帶點宗教味道,只不過齊豫的頓悟來自雲的幻化和東方神學,小玲姊的祝禱則源於小人物的熙來攘往和西方信仰。
從文案得知,黃韻玲願延續《春暖花開》及《美好歲月》轉進下一幕人生地景,然而《永恆。承諾》之於我,在音樂製作上,總有overproduced之嫌。編曲交響化不成問題,使用大量的管弦樂伴奏並不稀奇,偏偏每段旋律都太優美了(恐怕就是太會寫...),本身就不屬歌唱技術派的小玲姊,反而被搶眼的器樂壓過,顯得疲乏無力,想想之前聽"春暖花開"時還不成問題,甚至因為她的唱法不匠不狂,而散發著善良質樸的氣質。我想這是歌詞語意不夠特出所致,至少沒幾句能唱近我心裡。
在歌詞本裡,創作者為詞句寫下許多註解,希望聽者能注意到每段樂器的細微變化,無論是一句吉他的插入音,或提琴和Vocal的對位和聲,甚至是鈴鼓的加入都得補充,最常看到的莫過於「Bass好好聽」。私以為這是小玲姊表達自己清楚喜好的方式,可看到每一首歌的Bass都是鍾興民談的,八卦的我,總感到曖昧有趣,也許這張是他們愛的結晶(小玲姊請再次原諒我!)。
當然,我很喜歡這張在配器上的運用,驚豔於這麼繁複多樣的聲音,都可自在掌握,像是"好久不見"的法國號,"冰島"的鐵琴,"七日之後"裡口琴、手風琴、小提琴的接力合作,"承諾"裡木管樂器,或著這首"回味"裡藏著長笛、豎笛、雙簧管,簡直就可以上一堂古典音樂流行化的課了!然而,以黃韻玲加上鍾興民這樣的組合,編曲功力自然不能以凡輩標準等視之,即使他們巧妙地讓不同的樂器僅僅唱一句兩句,還是沒辦法避免我聽覺上的失焦,同時更加懷念"春暖花開"那樣樂句表達清晰,概念乾淨的歌。
我想,若不買CD回來,靜下心來,用稍優的音響聽,絕對沒辦法欣賞到裡頭細緻的編曲處理。過分製作是有,但仍不至於聽不下去(比起我一早放劉嘉玲的《真情流露》好多了...),水準至少是及格,最後想想,我所期待聽到的突破是很奢侈自私的,以她的資歷地位,早已是能自在說自己故事的人了,何必試著取悅誰呢?
在歌詞本裡,創作者為詞句寫下許多註解,希望聽者能注意到每段樂器的細微變化,無論是一句吉他的插入音,或提琴和Vocal的對位和聲,甚至是鈴鼓的加入都得補充,最常看到的莫過於「Bass好好聽」。私以為這是小玲姊表達自己清楚喜好的方式,可看到每一首歌的Bass都是鍾興民談的,八卦的我,總感到曖昧有趣,也許這張是他們愛的結晶(小玲姊請再次原諒我!)。
當然,我很喜歡這張在配器上的運用,驚豔於這麼繁複多樣的聲音,都可自在掌握,像是"好久不見"的法國號,"冰島"的鐵琴,"七日之後"裡口琴、手風琴、小提琴的接力合作,"承諾"裡木管樂器,或著這首"回味"裡藏著長笛、豎笛、雙簧管,簡直就可以上一堂古典音樂流行化的課了!然而,以黃韻玲加上鍾興民這樣的組合,編曲功力自然不能以凡輩標準等視之,即使他們巧妙地讓不同的樂器僅僅唱一句兩句,還是沒辦法避免我聽覺上的失焦,同時更加懷念"春暖花開"那樣樂句表達清晰,概念乾淨的歌。
我想,若不買CD回來,靜下心來,用稍優的音響聽,絕對沒辦法欣賞到裡頭細緻的編曲處理。過分製作是有,但仍不至於聽不下去(比起我一早放劉嘉玲的《真情流露》好多了...),水準至少是及格,最後想想,我所期待聽到的突破是很奢侈自私的,以她的資歷地位,早已是能自在說自己故事的人了,何必試著取悅誰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