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蘋果日報的《人間異語:你敢運轉核四 我逃命去》吧...,洗錢洗錢再洗錢,賭的卻是命。】
昨天跟朋友聊到關心公共議題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態度不佳,總覺得聊到最後反而像是在挨罵。當提到轉貼一些分享連結十分容易時,她的表情卻顯得不太情願,還稍微激動地回答:「每個人想法不同啊。」
這句話,對她而言是解答,發生這些事情顯得很「正常」,而自己還有功課要寫,考試要做等等等,讓我產生不能怪她的痛苦,只能沉默地不得不轉移話題。想責怪卻失去了對象,也可能是,我發現有更強大的對象(環境、結構),而心生退卻,當下欲辯已忘言,事後想回嘴也只剩不合時宜地尷尬。
我不能罵那些不關心核電、美麗灣、媒體壟斷、居住正義的人,因為大家還要當朋友...,因為大家都很努力地為自己的人生成就奮鬥,因為這些問題天天發生早就見怪不怪,因為歷史有起就有落是一種必然,因為上班很累回家倒頭就睡,因為我只想要開心地活在這世界上,因為大家各說各話根本沒一個可信,因為我沒有興趣......。
年輕人和搖滾樂一樣被內建了改革與希望,宿命就找上了我們,然後我們便迅速地老了。這速老的青春失去原本能瀟灑揮霍的鮮活,每天醒來需要找個理由說服自己進入生活,雖然笑起來沒有皺紋,走樓梯還不犯風濕症,卻早已突變成一種因悲觀而驕傲,因曾經只停留在腦海裡的戰場能走進現實議題而自豪的怪胎...。
當怪胎想起這些複雜的現實問題,茫然看著環境變糟的自己就停擺了,想仔細觀察的都看不進去,無關緊要的又看得太深入以至於出不來了,那麼多情緒性文字與長篇大論的理性分析,若少了親近的朋友可以討論,待在這樣的環境裡,自然被擺上很多穿越不了的思維障礙。明明是怪胎的精神糧食,背後是無盡孤單的後遺症。
政治問題是當代疾病的隱喻,當它被形塑成黑暗的、不道德的、無可救藥的,人們就不再有勇氣去看病了...。只是阿,當我提到這病徵的時候,突然感到冒犯的人是不是已經用自己的直覺意識到現實的難堪了呢?反身的驗證,殊途同歸,對於現實的殘酷,我們是不是其實有雷同的詮釋?
想到我們政治系的卷一對於香港反國教和華隆罷工都不知道,那我期中考考不好應該是正常的...。最後附上米果的臉書文章「你們有錢,我們有青春」,文中那些飛舞在立法院門前藍天底下的白色紙飛機,如果有被照片照起來,肯定是今年最美的鏡頭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