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5

那年我七歲

【心目中土產動畫片的超級佳作,無論題材、劇情、影像或配樂都能與觀眾維繫一份在地情感。】

王小棣以民間信仰和祖孫之間的隔代親情作為主軸,幾乎與所有台灣孩子的心靈對話,加上漫畫家麥仁杰的筆觸,讓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每個角色都極有靈魂:都市出生的主角小豆、住鄉下會通靈由文英阿姨配音的阿媽、成天穿吊嘎且心地善良的阿明.....還有白色的狗、黑色的貓,以及有個可愛的車禍故事的蛇靈小扁。

電影配樂則出自去年過世的配樂家史擷詠之手。在網路上找到了這個片段,雖然音質不甚優,可隱
隱傳出來的旋律,還是能讓我回想起阿明邊騎腳踏車邊載著比自己還重的大鯨魚靈,以及最後含淚分別時的滾滾海浪,跟那顆橘黃的夕陽。

史擷詠的古典底子很夠,在影像配樂上實力堅強,"滾滾紅塵"和"唐山過台灣"早已是台灣電影配樂史上的經典,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探索傳統的心,恐怕是繼李泰祥以降,少數將台灣原住民音樂與西洋古典音樂做跨界對話的作曲者。

這跟他的父親是台灣民歌採集先驅史惟亮有關,由父親採集而來的部落歌謠成為聆聽養分,亦在商業音樂上打滾多年,自然往流行與傳統之間的未知裡開墾拓荒,2007年參與製作《夢土:部落之心》,古典音樂和原住民的吟唱結合,讓史擷詠獲得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的肯定。

1999年,我七歲,從印象最深刻的動畫片來作為認識大師的入門,也喚醒了對童年的鄉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