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1

2014年金曲獎入圍趨勢分析


「山丘」完勝
今年的入圍名單甫出時,最令我驚喜的先是港台作詞人的擂台戰,鍾永豐對李宗盛對周耀輝、陳惠婷、張大春、大支,不僅是詞風上的殊異性,各自書寫主題在城鄉明暗,老少歲月與古今時空間遊走,每首都是可當教材用的佳作,也足見詞無定法,以及華文世界的臥虎藏龍;而次驚喜的年度歌曲也兼顧了聲勢和風格差異,從洗腦舞曲「姊姊」到表述社會議題的「入陣曲」,無論獨立與流行,樂團與個人皆有入圍。如今兩獎皆由「山丘」出線,似能指向李宗盛近年以成人抒情曲的路線受到肯定,對於樂壇漸疏「寫給中年人聽的歌」或有提振之效。

「山丘」同時也讓聶永真抱回專輯包裝獎,其封面簡單卻能道出音樂種種。只是近年因實體唱片不景氣,給了設計人很大的空間去增加唱片的份量,一張單曲作成限量精裝版近千元,這種改版作法恐不是萬靈丹,還要能兼顧內容品質才是,也就是說,沒有「山丘」這樣的好作品,包裝再怎麼澎湃都是多餘。

Local is global」,音樂的傳承與尋根
在各類專輯獎上,從獲獎結果便顯出一股帶著傳承意圖的新鮮色彩,台語與客語的陳建瑋與曾雅君皆嘗試以年輕的詞曲風格,突破檯面上大家對語言音樂的刻板認識,原住民語的泰武古謠隊則由查馬克領頭,讓排灣族小朋友認識自己的母語古調,似也呼應著陳建瑋的得獎感言:「Local is global」(《30出頭》的好便是這句話的證明)。事實上,許許多多非國語的音樂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顏志文籌組的山狗大後生樂隊也是前輩找來一群年輕的客語創作人組團,入圍原住民歌手獎的舒米恩對電音舞曲與母語結合的嘗試大家有目共睹,若去聽同樣有入圍的滅火器或董事長的專輯,你幾乎不會第一刻就用台語音樂來歸類他,而激動地喊──這貨真價實的搖滾樂!

最佳國語專輯由張震嶽的《我是海雅谷慕》,專輯名也帶著尋根的意圖,得獎不過不失,情感動聽有之,社會觀察有之,私以為蛋堡的那張《你所不知道的杜振熙之內部整修》冰冰冷冷地更酷,雖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可將思想觸角向暗處摸索者少見,音樂也屢屢展現近年台灣嘻哈樂圈的野心。而上述兩張總顯得《拾光》和《江湖》文過其實,高概念的作品有些過度製作,《模特》說來也僅僅是悅耳而已。

一則歸真,二則創作
歌手獎對各語言的判斷標準不同,像原客台都往「樸實」方向走去,如黃乙玲放下哭嗓,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純母語演唱;而國語多半力求高度細緻的技巧,挺好奇哪天打掉語言限制會是甚麼模樣。

男歌手由林俊傑得獎是眾迷所歸,屢屢擦身而過,單就技巧穩定來說,我也同意他得獎,而周華健在《江湖》唱出與以往深情不同的聲嘶竭力,張震嶽真摯的氣質,蛋堡的另類,李榮浩的摩登,也都找的出能獲獎的理由。

女歌手則由戴佩妮在眾家高手裡出線,戴佩妮和林俊傑一樣是新馬來的創作歌手, 她不流俗的聲線與旋律向來博得我愛,上次入圍已是七年前了,連著好幾張專輯錯失機會,畢竟歷年國語女歌手都戰況激烈,尤其同為創作人的蔡健雅呼聲之高,這次《天使與魔鬼的對話》的音樂豐富度也完全不輸《純屬意外》;而家家唱歌雖然細膩,可純歌手若沒昔日《阿密特》、《蓋亞》的大破大立,要坐上歌后寶座似乎不太可能了。

最佳演唱組合,VOX玩聲樂團的阿卡貝拉在原創作品上,力度顯得薄弱;動力火車就像重組的信樂團,懷舊包袱只給中老年人回味了;泰武古謠固然動人,頒給光引擎似乎能讓這個獎說出比較多的東西。一則評審期待這樣特別的女聲,二來他們的編曲也比較不常見於市,雖然之於我,他們的音樂或許太蒼白單調了些,可具有創作能力在角逐獎項上已證明是很吃香的。

最佳爭議,樂團與新人
爭議最多的大概是最佳樂團,由非常年輕的樂隊麋先生得獎,他們謙虛的感言尚不能解答各方的疑惑:為何入圍五項的Tizzy Bac會輸給只入圍一項的麋先生?僅聽麋先生的作品,會讓人覺得他們是短命的樂團,歌裡的執著拗扭多半是真空狀態的想像物,怎也沒有滅火器或董事長具體對抗的政治態度,大開大闔的曲式和主唱的聲音抓耳,卻也不如Tizzy Bac僅靠著三件式樂器,便能兼顧細膩與大器的高水準。且讓我們交給時間,看看五年或十年後,這支金曲獎最佳樂團還在不在,音樂走到哪,是否真如評審所見具有大敗其他樂團的能力?

而除了樂團獎的結果,另一個金曲討論的重點,大概是中國音樂人的入圍了,一如許多人問:麋先生是誰?想起當初朋友們也驚聲連連地問:李榮浩是誰?然後,台灣媒體瘋狂聚焦他和李健的身分,直至爆出抄襲問題,爭議竟也成了免費的宣傳,不知道他也變得很難。《模特》入圍五項大獎,照上一段的道理,得新人是應該的,想必當天他穩健的演唱也讓不少人服氣了。可其他入圍者也各具特色:獅子吼將心經佛經入樂;陳健瑋唱台北夢的幻滅;小人的「怪物」是社會邊緣人的隱喻;放客兄弟復古樂風召喚律動細胞;劉思涵專輯為戴佩妮所打造,唱腔令人難忘,可容我再提醒您,會創作是很吃香的。

綜觀金曲二五
綜合來看,這屆太多得獎人都是詞曲編唱能力集於一身的唱作人,可見昔日純歌手或組合的地位正在下滑中,要像過去一樣只是進錄音室唱歌,而未能以音樂傳達個人思想,恐怕在越聽越多的當今聽眾耳裡,內涵素質便會差其他人一些。

再來,金曲雖想前瞻開創,但真論及音樂風格,演唱類的得獎與入圍作品,似乎欠缺意外的想像,所謂民謠、搖滾甚至電子、爵士、R&B常常只是配料般的元素,像生祥樂隊的《我庄》那麼精純的草根藍調或音速死馬那樣前衛的電子聲音皆不可多得,卻都沒了位置(或這獎丟失他們想參與的意願),倒是嘻哈已形成文化場景,才在近年不斷被看見。

其次,中國樂人入圍我是樂觀看待的,能納入更多華人音樂的好作品,對樂迷來說未嘗不是件壞事,他們的參賽也表示,這個台辦的獎在對岸心中仍有著可貴的地位,相對於現實中越來越多音樂資源往中國奔去,我們也許還能透過這個獎,留住甚至拉攏許多人的心。

最後,金曲獎有些「獎秀分離」的狀況,令人覺得可惜,期待讓入圍者有更多表演的機會,即使要有星光加持,也能讓昔日天王天后和新輩潛力股合作不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